? ? ? ? ? ? ? 中方剛對氣候問題表態(tài),馬克龍便做出抉擇,宣布法國退出能源條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10-23? ? 青野天潤
?2022-10-23 19:00? ?共觀世界??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歐盟跟著美國制裁俄羅斯,導致俄方向歐洲各國減供甚至停供天然氣,導致歐洲陷入了“氣荒”困境。在俄歐關(guān)系難以緩解,歐洲也難以找到俄氣替代市場的情況下,為了維持能源消耗,歐洲各國開始重啟煤炭,而這無疑違背了世界各國為應對氣候危機,在“碳中和”上達成的共識,這也成了歐洲的又一個難題。不過近日,中方剛對氣候問題表態(tài),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便做出抉擇,宣布法國退出能源條約。
據(jù)來自央視新聞的報道,近日,法國氣候高級委員會認為,在歐洲當前的能源形勢下,《能源憲章條約》讓法國無法完成《巴黎協(xié)定》中所規(guī)定的“脫碳時間表”,建議法國與歐盟都退出該條約。于是,在意大利、荷蘭相繼退出后,馬克龍也以此條約與《巴黎協(xié)定》所制定的“碳中和”目標不符為由,宣布帶著法國退出該條約。在法國退出后,波蘭、西班牙也相繼宣布啟動了退出程序。
?

據(jù)悉,《能源憲章條約》賦予了能源公司在利益受損時,起訴各國政府索要賠償?shù)臋?quán)利,主要目的在于穩(wěn)定能源供應,但一些權(quán)威人士認為該條約存在很大缺陷,因為其主要保證的是石化燃料公司的利益,允許化石能源企業(yè)對減少化石能源開采和使用的國家進行索賠。
至于為何眾多歐洲國家為何相繼退出《能源憲章條約》,主要還是受歐洲當下的能源困境所影響。由于當前俄歐關(guān)系交惡,加上北溪管道被炸,歐洲各國失去了俄氣的供應,在能源方面出現(xiàn)了巨大的缺口。為了緩解本國能源匱乏的局面,歐洲各國開始重新進口大量煤炭,并決定重啟煤電廠。這樣一來,能源問題是緩解了,但碳排放的升高,導致氣候問題又來了。
?

氣候問題從來都不只是歐洲的事,在法國退出能源條約之前,中方眼看歐洲各國重回煤炭時代,推遲退煤減排進程,在氣候問題上開起了“倒車”,也出來表了個態(tài)。中方鼓勵歐洲各國盡快克服困難,重新回到低碳環(huán)保、綠色發(fā)展的正確軌道上,共同實現(xiàn)《巴黎協(xié)定》中的目標。而馬克龍也是以維護《巴黎協(xié)定》為由,選擇退出能源條約,跟中方算是隔空達成了共識。
客觀而言,法國等歐洲國家選擇退出能源條約,不再以此保護石化燃料能源廠商的利益,頗有放棄當前歐洲一邊使用煤炭,一邊呼吁“脫碳”的對沖行為,為減少碳排放、緩解氣候問題出一份力的樣子。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經(jīng)過分析,讓歐洲各國作出這一決定的因素,或許有兩個。
?

一來,如果歐洲各國繼續(xù)履行該條約,等到歐洲幡然悔悟,想要降低對煤炭的需求時,這個條約就會成為煤炭企業(yè)向各國索賠的依據(jù)。所以退出條約相當于擺脫了使用煤炭能源的隱患,有利于歐洲各國在未來轉(zhuǎn)而采取減少碳排放的政策時,避開煤炭企業(yè)的糾纏。
二來,歐洲退出此條約,恐怕不僅僅是考慮到未來,恐怕也考慮到了當下。如今由于歐洲天然氣嚴重不足,美國又對其售賣天價天然氣,所以各國恐怕還得用很長時間的煤炭,在此時取消煤炭能源企業(yè)的索賠權(quán)利,歐洲各國對煤炭的使用就可以毫無顧忌,想要擴大和減少都由自己說了算。
?

可以說,兩個結(jié)論看似相互沖突,實際上一個是當前所要維持的自保手段,一個是未來重回減排方向的措施,而卡在兩者中間,將會影響歐洲各國利益的,就是個《能源憲章條約》。所以,退出條約也許代表著歐洲各國將會重新大規(guī)模利用起煤炭等化石能源,將政治利益凌駕于氣候問題之上。
如果是這樣,歐洲各國此前打著維護氣候環(huán)境的旗號,要求發(fā)展中國家減少使用煤炭等燃料的言論,就顯得十分諷刺,尤其現(xiàn)在中國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對全球完成“碳中和”目標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這點連美西方都無法否認。但當歐洲國家自己面對難題時,卻把氣候問題拋在腦后,甚至為了維護政治利益,將“減排”目標當作政治斗爭的犧牲品,這無疑是給世界各國立起了個反面教材,跟隨美國實施霸權(quán),只會一步步被逼上絕境,成為全球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