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近代商業(yè)社會的畫卷·西商
?
2018-12-31 青野朝華
?
關于“西商”,流傳于清代康乾時期的《揚州竹枝詞》中寫道:“商人河下最奢華,窗子都糊細廣紗。急限餉銀三十萬,西商猶自少離家?!蔽覈髑逍纬闪岁兾魃處汀⑸轿魃處偷仁笊處?。陜西和山西商人在“食鹽開中”和“走西口”中融洽合作,雙方匯集資金,分攤股份,以小博大,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是經濟上的“生死戰(zhàn)友”,加之因地緣相近、習俗相同,歷史上合稱為西商或山陜商人。
這里的西商指的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到全省,全國,全世界的西安商人。也可延伸到與西安有商業(yè)來往的商人,旨在招商,發(fā)展西安經濟。這是王永康書記對西安發(fā)展的一大貢獻。
?
陜商(陜西商幫)勇于開拓,生意做大做強
明初,為了防止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在陜西、山西長城口設置了九大軍營進行防御,每天消耗大量糧食,運糧成了政府負擔,明朝政府就想了個辦法,鹽原來由官方壟斷經營,現(xiàn)在分一塊給商人,只要商人把內地的糧食運到邊防,大約30斤糧食可換一份“鹽引”,運的糧食越多給的鹽引越多,而且是當時質量最好、最能賺錢的淮鹽引。商人拿鹽引到鹽場去領鹽、去銷售,賺取差價,這種制度史稱“開中制”。因為便利的地利環(huán)境,陜西商人和山西商人迅速壯大起來。
山陜商人換鹽的主要地點是揚州。他們在揚州發(fā)了大財,有的開始奢靡,秦淮河畔的青樓繁榮起來。
由于“食鹽開中”政策的施行和“茶馬交易”的強勢發(fā)展,秦商結伴結伙,抱團做生意,這時,陜西商幫形成了。中國出現(xiàn)陜商、晉商、徽商三大商幫,宋應星在分析明中葉商人勢力時說“商之有本者,大抵屬秦、晉與徽郡三方之人”,陜商位居三大商幫之首。
為了鞏固邊防,明政府在陜西實行“食鹽開中”政策,明弘治五年(1492年),主管財政和稅務的戶部尚書葉淇上任不久,就將輸糧換引的“開中法”,改為以銀換引的“折色法”,商人在內地就可以用白銀購買到鹽引。
明朝另一件商業(yè)大事是茶馬交易,大量涇陽的茯磚茶、三原的土布等經戶縣、周至等地漢族商人帶到藏區(qū)經營,民間稱為“蹚古道”,藏商用牦牛、藥材等物交換茶葉等生活日用品,販運到藏區(qū)內地,方便百姓生活。經商定居的漢族商人以戶縣商人影響最大,戶縣有的地方是整村為經商服務,其中,牛東村最為有名。明初時,蹚古道市場就已經非常繁榮了,以康定為中心的茶葉市場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巨額利潤無法阻止川陜商人的經商腳步,私茶販賣屢禁不止,朱元璋頒布《茶馬法》,懲處販賣私茶者。而在北部,明政府嚴禁對蒙古人茶葉貿易,直接間接導致茶葉戰(zhàn)爭發(fā)生。茶葉的重要作用關系到國計民生,國防安全。
陜西商人在貴州利用赤水河的水和當?shù)氐膬?yōu)質高粱,經九次勾兌,制造“茅臺酒”,當時叫“茅臺燒鍋”。
清朝時,陜康藏茶馬交易,也就是“蹚古道”,繼續(xù)發(fā)展?!白呶骺凇背闪岁兾魃倘撕蜕轿魃倘说闹\生的另一形式。這些謀生活動,帶動了經濟發(fā)展,促進了商業(yè)繁榮。
西商代表商人
(1)明朝。馮夢龍編撰的三言二拍中有大量的陜西商人,說明元朝、明朝時陜商在江南的地位和生意都遠遠超過晉商,《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李甲把杜十娘賣給了商人孫富,孫富就是以陜西商人為原型?!队魇烂餮浴返谑司碛涊d的陜商,周至人楊復在做生意時被倭寇掠走的經歷。在陜西當?shù)啬捴巳丝诘那厍?,也有很多對秦商非常生動和真實的寫照,通過古老的戲曲唱段展現(xiàn)陜商。明朝時,武功有個人叫康海,考上狀元做官后,被友人陷害,棄官來到揚州做起了生意,從狀元到鹽商,成為當時有影響力的鹽商。
(2)清朝。明清渭南有諺語:孝義的銀子、赤水的蚊子。說的是商賈云集、富甲天下孝義鎮(zhèn)的鼎盛,渭南的趙家在關中生意做的很大。陜西流傳的“荒歲歌”中的一句,“孝義鎮(zhèn)它本是渭南所管,趙老五也算是關中富漢”清末小說《官場現(xiàn)行記》開始就從趙家后代中了狀元寫起。,思想轉化很快,生意也做的很大。
涇陽安吳堡吳家大院的“安吳寡婦”周瑩,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慈禧來到西安避難之時,捐贈了10萬兩白銀,慈禧封周瑩為“一品誥命夫人”,親手題寫“護國夫人”牌匾,收周瑩為義女。(現(xiàn)有影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飾演周瑩,該劇以陜西省涇陽縣安吳堡吳氏家族的史實為背景,講述了清末出身民間的陜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明代弘歷年間, 有一任姓人家遷入周至縣竹峪蒼峪村,居住在村北的嶺邊。清代順治年間任家開始打城墻,起名任家城村。任家城的任東明在光緒年間中武舉,后棄武經商,在西安做生意,富甲一方后就在周至、眉縣一帶購買土地。僅在眉縣西邊就收取挨著傳的十二個村子地租,人稱“十二鏈”。地租要從夏忙后收到年底,每天要收一大車糧食。
清朝時,韓城黨家村黨賈兩姓分幾處在豫鄂交界的唐、白河流域經商,取得了巨大商業(yè)利潤。嘉慶、道光、咸豐三朝是黨家村經濟史上的黃金時代,據(jù)傳號稱“日進白銀千兩”。往老家運送銀兩的鏢馱絡繹于道,黨家村開始進入了持續(xù)百年的修建四合院時期,修筑了祠堂、廟宇、文星閣等配套建筑。咸豐初年,村中集資筑建泌陽堡,同時建起了寨堡中幾十座四合院。至此,黨家村以富有聞名遐邇。
著名的陜商還有三原孟店的周家大院,旬邑的唐家大院、王橋的于家大院,武功的路家大院等等。
真實的“走西口”路線
康熙三十六年(1697),為了發(fā)展邊疆經濟,穩(wěn)定民心,康熙下令,允許蒙漢在長城北50里的“黑界地”耕種。山西西北部河曲、保德、偏關三縣越過黃河,在陜北府谷與陜西商人匯合,共同“走西口”。乾隆八年(1743),理藩院尚書班地和陜甘總督慶復在榆林會商,決定把“黑界地”全部開發(fā)為農業(yè)區(qū)。從此,陜北人、山西人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走西口”。
陜西人走西口的線路很多,主要有二條,一是經榆林,神府,黃甫川,到達麻鎮(zhèn)。一是通過榆林北5公里的紅石峽(長城口)進入“禁留地”,榆林以南、以西人主要從這里走西口。
后來,晉西北之外的山西人開始大規(guī)?!白呶骺凇保ㄟ^“殺胡口”(殺虎口)走出了一條適合晉西北之外的山西人的路子。
咸豐年間流行于陜西、山西、內蒙的《走西口》中有這樣的臺詞:
頭一天住古城,走了七十里整,雖然那個路不遠,我跨了它三個??;
第二天住納林,碰了個蒙古人,說了兩句蒙古話,甚也沒聽懂;
這里的古城是府谷縣古城鄉(xiāng),不久,“麻城口”等長城口成了“西口”,后來西口泛指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狹義的西口則指現(xiàn)在的包頭、呼和浩特、河套平原。
最早走西口的是陜北人?!白呶骺凇币愿貫橹鳎倘嗽谌巳壕奂牡胤浇浬?,陜西人還在河套平原發(fā)展農業(yè)經濟,有的走向新疆發(fā)展。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通過長城出口走出去的人起來越多,“西口”的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廣義的“西口”指在長城以北、張家口以西的內外蒙古從事農業(yè)、商品交易的地方,狹義的西口特指包克圖(今包頭市)、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河套平原等。
走西口是陜西人和山西人的重要謀生手段。有史料記載,到了嘉慶年間,在蒙地定居的漢人已隨處可見?!洞笄鍟洹氛f到“昔時龍沙雁磧之區(qū),今則筑場納稼,煙火相望”。
西商曾經的輝煌
《成都掌故》載:“陜西街,為陜西會館所在地。清代以來,四川的大商業(yè),多由‘陜幫’壟斷,財力雄厚,會館宏大,街道也寬。今館廢?!鼻宕啥?3家當鋪,陜商經營28家。
秦腔《張連賣布》介紹了陜西商人生意做大做強的情況。致富后的奢侈生活。
先把那渭南縣當鋪坐下,西安府開鹽店咱當東家。蘭州城京貨鋪招牌懸掛,西口外金剛鉆發(fā)上幾車。穿皮襖套褐衫騎驢壓馬,燒黃酒豬羊肉美味有加。娶妻小賽過那南京俏畫,買丫鬟和小子裝煙倒茶。清早起人參湯先把口下,到晌午把燕窩拌成圪塔。張口獸琉璃瓦高樓大廈,置九頃水澆地百不值下。銀子多使不了這該怎咋?尋幾個好伙計四路訪查。幸喜得四路里糧食漲價,百十名走粟行銀賺萬八。捐功名只要那官高勢大,訪巡撫坐總督布政按察。
清朝韓城黨、賈兩家經商發(fā)財后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黨家村,被國內外專家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tǒng)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寶”。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陜西商幫衰落還與以下原因有關。一是陜西古代是皇城所在地,有光宗耀祖的意識,看不起生意人;二是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yōu)越,相當一部分人寧守二畝三分田,也不愿出去“受罪” ,缺乏危機意識;三是沒有做大事的意識,家族式管理,消弱了生意的做大做強。
(部分資料源于:秦中鴻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