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你的八種投資理財錯誤觀念
?
2018-1-14 青野鴻蒙
?
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夠帶來更多的財富,然而,很多時候總是事與愿違。在投資理財方面,總有一些“老實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卻還是一次次與賺錢機會失之交臂。
下面8種行為觀念是導致他們出師不利的賺錢障礙。
一、過于相信理財法則
在個人投資理財方法中,很多人都會犯這樣一個錯誤,那就是在沒有仔細分析自身財務狀況的基礎上,盲目地套用理財專家們總結出來的理財法則。比如說,在家庭個人投資理財方式上,很多老實人將“4321法則”、“72法則”等奉為金科玉律。對于這樣的現象,覃瀚理財師提醒,只有對自身的財務狀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制定最為適合的個人投資理財方法,才能在投資中賺到錢。
二、不知理財為何物
收入有兩種方式,分別為工資收入和投資收入。在理論上,想要賺到更多錢,無疑要從工資和投資兩方面入手。然而,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知道“理財為何物”。對于他們而言,“努力工作,爭取升職加薪”是他們提高收入的唯一途徑,總是安于賺多少是多少的狀態(tài),不知道通過活期理財來增收和改變生活狀態(tài)。
三、將省錢等同于理財
說到理財,很多老實人都會存在誤區(qū),比如說,片面性地將理財理解為省錢。對于這些人而言,理財就是通過不斷降低生活質量,減少生活開支來實現的。而事實上,理財是在保障正常生活開支的基礎上,通過從開源和節(jié)流兩方面入手來實現的。理財也需注重投資獲益,一味地節(jié)省并不是正確意義上的投資理財,反而是將理財片面化理解了!
四、等有錢了再理財
很多老實人都存在這樣的一個錯誤觀點,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總覺得自己收入不高,只要能保障生活就行了,至于理財,還是需要等到有錢了再說。事實上,理財一事,是不分有錢沒錢的,有錢的人需要理財來變的更有錢,沒錢的人則需要個人理財投資方法來擺脫經濟困境。若非得分一下,也不過是大錢“大理”和小錢“小理”的區(qū)別罷了。
五、天生膽小,不敢負債
很多人都認為“無貸一身輕”,因此,不論是買房還是買車,都會選擇全額支付。然而,這種全額支付的消費方式,不僅不會使人們?yōu)闊o負貸而輕松多少,反而會加重人們的經濟負擔,使得家庭資金流動性大大降低。因為想要全額買房買車,就得長時間儲蓄積累資金,而這樣則會導致手上可用于投資的資金減少和獲益機會流失。
六、寧愿窮,不冒險
很多人都認為銀行是資金最為安全可靠的去處,除了銀行,最多再加上國債,不信任其他的個人投資理財方式。對于他們而言,投資就意味著風險,因此,他們寧愿窮,也不愿意冒險。而事實上,這種思維是錯誤的。首先,在通貨膨脹、人民幣貶值的影響下,銀行也不見得就是最好的選擇。其次,其他的理財方式不一定都是高風險和不安全的。
七、過于迷信投資“高手”的經驗
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投資理財這一行也是如此。比如巴菲特、吉姆·羅杰斯等等,他們確實是投資理財領域的佼佼者。投資理財的江湖中一直流傳著他們的傳說,書店的財經類書籍中也都擺滿了他們的投資秘籍。
作為投資界的行家里手,他們的一些經驗確實值得投資者學習和借鑒。但是投資者需要注意,像他們這樣的成功者畢竟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們所處的經濟環(huán)境、政府政策、國際政治經濟局勢以及個人際遇等諸多因素有關,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對于現在的投資者來說,我們不應過于迷信他們的投資經驗,而應該根據自己當前所處的境況,進行因地制宜的研究分析,制定出最優(yōu)的投資策略。
八、只注重實踐而忽視了理論知識
關于這一點,小編想到了以前看到過的一個論點,就是“讀萬卷書更重要,還是行萬里路更有用?”其實兩者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讀萬卷書,而沒有親身的體驗,所獲得的感受必定不深刻和全面的。而如果只注重行萬里路,缺乏理論指導,必然是走不快也走不遠的。
對于投資理財而言,也是需要時間和理論并舉的。如果不事先學習一些投資理財知識,不懂得什么叫資產配置、什么叫投資風險等,僅憑實踐去積累經驗,一方面會非常盲目,效率很低,另一方面會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損失未必是投資者能夠承受的。也就是說,僅僅依靠實踐,投資理財之路就像求職之路一樣,也是走不快走不遠的。
投資者看了以上幾個錯誤理財觀念之后,希望能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大家能夠正確的看待投資理財,并且能夠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