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庫應加強自身咨政建言功能
2019-2-22 青野華本
?
智庫作為高水平智囊團和思想庫,為政府科學、法治、民主制定公共政策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后,全國高校憑借自身人才相對集中、科研力量相對較強等優(yōu)勢掀起了一股高校智庫建設熱潮。與政府智庫相比,高校智庫相對獨立,其研究主題更為主動和自由;而與民營智庫相比,高校智庫的財政資金來源和研究人員比較穩(wěn)定,研究基礎較為扎實,能夠支撐相對長期和穩(wěn)定的研究。我國高校智庫建設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研究項目”(TTCSP)研究編寫的《全球智庫報告2017》顯示,北京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等6所中國高校智庫上榜“2017全球最佳高校智庫90強”。上海社會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17中國智庫報告》顯示,19所高校智庫進入綜合影響力前100位。但從整體而言,我國高校智庫影響力競爭力依然不足,需要在審視自身短板基礎上探索適合自身優(yōu)長的特色發(fā)展規(guī)律和路徑。

高校智庫建設存在短板
在看到我國高校智庫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高校智庫建設還面臨許多不足。
獨立性不強,定位及發(fā)展思路不明確。與高校傳統(tǒng)的“教學與科研”職能不同,高?!爸菐旖ㄔO”往往被理解為一項附屬職能,其建設要求也往往是根據(jù)高校本身的專業(yè)特色優(yōu)勢及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校關系來確定。目前絕大部分高校智庫行政上隸屬高校,本身缺少建設資金和人員安排,因此建設要求和重點主要由高校主要領導的發(fā)展思路和既有研究實力儲備決定,其目標定位和發(fā)展思路更多地受到高校發(fā)展思路的影響;研究人員隊伍往往是作為學院(職能部門)和智庫“雙重領導”,管理模式上較為松散。特別是當高校面臨重大的傳統(tǒng)職能建設要求時,高校智庫建設往往會讓位于高?!爸行墓ぷ鹘ㄔO”,導致智庫自主服務能力不強,服務質量起伏較大,服務工作不連續(xù)、不系統(tǒng)。

研究針對性、前瞻性和應用性不強。高校長期以來給社會以“象牙塔”的形象,社會聯(lián)系不足。在承擔智庫研究任務時,受制于調研訪談等基礎性研究條件,高校智庫缺少同智庫委托部門特別是同黨委政府部門交流的通道,而較多地依賴網(wǎng)絡平臺等公共性資源查找問題,獲得研究主題;在研究范式上,普遍較為嚴格地遵循 “學術研究”路徑,強調興趣驅動,突出在理論和方法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由于研究主題多來源于政府已發(fā)布的相關文件,缺少實質性的調研工作,一些高校智庫根據(jù)政府的媒體指向,集中“瞄準熱點”,泛泛而談、重復研究、“馬后炮”“大而全”研究層出不窮,但實踐性、特色化不足。高校智庫這種推進模式往往造成在智庫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過程中對黨和政府中心工作認識不足,研究主題針對性和前瞻性不強,問題調查不清晰,最終影響對策應用的有效性。

研究成果轉化率低、社會影響力小。目前高校智庫普遍存在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63萬人,出版相關專著11萬部,發(fā)表論文131萬篇,但僅有4.3萬份轉化為各部委、各級政府咨詢報告、政策建議,轉化率不到3%;被中央領導、各省部級領導批示或被各級政府寫入政策文件的更少。同時,高校智庫本身社會影響力也不高?!度蛑菐靾蟾?017》顯示,中國7家智庫上榜世界百強榜單,其中僅北京大學國際戰(zhàn)略研究院為高校智庫。《2017中國智庫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庫綜合影響力前40名中,高校智庫僅9家,前100名中高校智庫也僅19家。另外,高校智庫成果缺少報送渠道,直接渠道僅有《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專家建議》,間接渠道基本依賴各級社會科學院內參、各級黨委政府政策研究室,相對于其他類型智庫報送通道劣勢明顯。?

以政策決策咨詢?yōu)橹鞴シ较?/span>
高校智庫建設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智庫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全面落實《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關于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推進計劃》等文件要求,以服務黨委政府決策為宗旨,以政策決策咨詢?yōu)橹鞴シ较?發(fā)揮智庫咨政建言、理論創(chuàng)新、輿論引導、社會服務、對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為此,高校智庫建設需要全面強化過程管理,確保智庫成果產(chǎn)生與政府政策出臺各環(huán)節(jié)緊密響應;強化人才管理,確保智庫人才與政府部門全面對接;強化績效管理,確保智庫評價與政府施政效果全面融合。

全面強化過程管理,確保智庫成果產(chǎn)生與政府政策緊密響應?!胺拯h委政府決策”是高校智庫的第一要務,作為高端產(chǎn)品的供給方,高校智庫智力產(chǎn)品供給要與黨和政府需要緊密對接。首先,高校智庫頂層設計需要對接黨和政府對智庫產(chǎn)品的需求。高校智庫產(chǎn)品是由高校人才、學科與所處行業(yè)、區(qū)域黨和政府發(fā)展要求共同決定的,需要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明確智庫發(fā)展定位和建設任務。其次,高校智庫要建立與政府部門對接的長效機制。問題導向是智庫研究的根本,要從實際中查找問題,高校智庫需跳出傳統(tǒng)“象牙塔”思維和“興趣導向”的科研思維,以黨和政府關心的熱點問題、人民群體反映的緊迫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緊密對接行業(yè)部門,大力開展調研與對策分析,確保研究的有效性。再次,高校智庫要強化研究過程管理。智庫研究講究時效性、針對性,提供研究對策的新穎性和前瞻性,因此在保證研究力量的前提下,要快速穩(wěn)步推進,要嚴格框定研究框架,避免思路打架、無病呻吟。最后,高校智庫要形成多渠道并存的研究成果報送通道,要充分利用各級政府政策研究部門、各社科研究機構等傳統(tǒng)報送通道,也要利用傳統(tǒng)媒體、新興媒體主動營銷,引起決策部門注意。要形成成果反饋的閉環(huán),杜絕為成果而成果,緊盯成果去向,及時掌握成果對政策的影響程度及政策推進效果;對于經(jīng)實踐檢驗效果不好的成果要敢于直面,勇于擔當。

強化人才管理,確保智庫人才與政府部門全面對接。尖端人才的高度聚集是高校獲得智庫資格最具決定性的因素。在高校智庫人才管理過程中,長期封閉性管理、多頭管理、固定思維管理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智庫人才主動走出去、主動沉下來、主動扎實干的熱情。為此,首先要確保高校智庫人才的相關獨立管理權限,要讓人才從高校傳統(tǒng)的職能中解脫出來,真正做到以智庫為發(fā)展平臺,以智庫研究為主要任務,以智庫的貢獻為個人價值實現(xiàn)手段。其次,要確保高校智庫擺脫傳統(tǒng)科研機構相對封閉的發(fā)展模式,讓具備高站位思想、強領悟能力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熱情的一大批研究骨干能真正通過智庫平臺走入社會,對接政府各部門,收集一線資料,了解和掌握黨和政府的工作意圖。最后,要建立智庫與政府的人才交流機制,要不定期地選派一批研究骨干真正有機會長時間通過掛職鍛煉、人才交流等手段深入政府和其他實際工作部門掌握政策發(fā)展動態(tài),能做到隨時反饋政府工作進展,適時做好智庫與政府之間的交流通道,為智庫持續(xù)獲得研究素材提供基礎保證。
?

? 強化績效管理,確保智庫評價與政府施政效果全面融合。高校智庫是咨政建言的高端機構和第三方機構,要充分擔當黨和政府在相關政策建設方面的職責,并以此作為高校智庫績效評價的依據(jù)。首先,對于黨和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理論熱點及政策需求,高校智庫成果的應用導向決定其應當主動承擔相關研究任務,并將成果報送黨和政府采納,最終轉化為指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政策體系。高校智庫的評價體系需要與黨和政府的認可度同步,重點圍繞是否得到黨和政府采納,是否真正轉化為服務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政策體系。其次,高校智庫要充分積極利用第三方身份,以對黨和政府的政策建議輿論宣傳效果作為另一類評價指標。高校智庫強大的人才隊伍具備知識陣地的優(yōu)勢,其第三方身份更便于其接觸社會群體,為此高校智庫要利用其陣地平臺優(yōu)勢,通過各種媒體渠道,或者直面公眾,對公共決策進行理論闡釋和全面解讀,積極引導公共輿論,讓普通群眾能全面、客觀、公正地理解政策體系。最后,高校智庫也應該及時診斷、找出政策在實施中的弊端。政策推進的不確定性勢必導致部分政策目標與實施要求不能完全匹配,甚至可能引起不利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各種問題。高校智庫應該客觀公正地面對政策效果,當斷就斷,及時向主政部門提供建議,減少不良政策推進引起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