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貨店》——微小而長存的善意
?
2018-04-23 青野龍吟
?

《解憂雜貨店》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寫作的長篇小說。2011年于《小說野性時代》連載,于2012年3月由角川書店發(fā)行單行本。
該書講述了在僻靜街道旁的一家雜貨店,只要寫下煩惱投進店前門卷簾門的投信口,第二天就會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絕癥,年輕女孩月兔在愛情與夢想間徘徊;松岡克郎為了音樂夢想離家漂泊,卻在現(xiàn)實中寸步難行;少年浩介面臨家庭巨變,掙扎在親情與未來的迷茫中……他們將困惑寫成信投進雜貨店,奇妙的事情隨即不斷發(fā)生。

故事中,無論是〈回答在牛奶箱里〉徘徊在奧運﹙夢想﹚與絕癥男友﹙愛情﹚之間的月兔,還是〈深夜的口琴聲〉掙扎在成為職業(yè)歌手﹙理想﹚與繼承魚店家業(yè)﹙責(zé)任﹚的克郎,抑或是決定是否拋棄﹙不信任﹚父母的浩介,都曾有過難以抉擇的時刻。于是,他們不約而同選擇向解憂雜貨店求助。
前兩者在小偷三人組簡單粗暴的回復(fù)下歪打正著﹗歪打正著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他們在現(xiàn)實打壓下因懦弱想逃避的心。他們都努力了多年:月兔想?yún)⒓訆W運,又怕選不上;克郎想成為職業(yè)歌手,卻怕最終只是夢。所以,月兔以想照顧病重男友為由,克郎也以年邁體弱的父親為由,說服自己放棄真正想要的東西合情合理。然而,一眼看穿他們的,正是他們自以為找到的最好理由。?

其實,這樣的月兔和克郎與生活中的我們何其相似。有時即便心中有真正想做的事,也會因害怕失敗而找各種借口忽視。最好的借口就是為了重要的人不得不放棄,似乎只要不是自己的原因,心頭的重擔(dān)就能減輕一些。然而,這終究只是自欺欺人的想法,事實永遠不會因為轉(zhuǎn)念而消失。
我們習(xí)慣回避的往往是自己最在意的。小偷三人組的回信讓月兔與克郎無法逃避,月兔男友與克郎父親則替他們做了他們想要卻不敢要的選擇。 每次在歌唱比賽上看到那些斬釘截鐵表達要實現(xiàn)音樂夢想的人,總有幾分佩服,但質(zhì)疑也少不了,畢竟才華不是人人皆有。有時會想,那些人到底哪來的自信啊﹖也沒好到一定能以音樂為業(yè)吧﹗就像樂評人評論克郎:唱得好,但沒有特色。事實上,這樣的人也確實占大多數(shù),努力了一輩子也未必會出頭的更比比皆是。突然想到每次比賽總少不了參賽者家人的鏡頭,最激動的也莫過于他們。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覺得這些似曾相識的畫面好煽情!但仔細一想,這也許就是懷揣音樂夢想的人之所以能堅持到底的原因:有一個人比你更相信自己,那個人還是你深愛的人,你又怎能不相信自己呢﹖克郎的父親就是如此。因此不管結(jié)果如何﹖克郎只能繼續(xù)往前走。父親的信任是壓力,也是讓他變得更好的動力。只要還有力量,就有一線希望。

而人生的價值就在對方的心意與自己一點一滴的努力中逐漸成形。所以,月兔得到了比金牌更有價值的東西;克郎也留下了比生命更長久的影響人心的作品。 讀〈聽披頭士默禱〉時,感覺像是浩介的第一人稱在敘事。從他對披頭士的熱烈喜愛到看完電影后的徹底失望,整個人的心境也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他選擇聆聽自己當(dāng)下的心聲:遠離已經(jīng)不再信任的父母,拋棄過去的一切,展開全新的人生。后來的他也過得挺好,以至于一直認為他是靠自己的力量擺脫與糟糕父母捆綁的命運。然而事實恰好相反。雖然浩介戲劇性的人生與一般人相差甚遠,卻在讀到他意外得知真相后,產(chǎn)生一種與其相近的復(fù)雜的同理心。
回想自己的人生,也曾有過與父母截然不同的想法,也曾因此有過爭執(zhí)不快,也曾像浩介一樣希望能遠遠離開。幸運的是,偏執(zhí)的我在尚未遠離前就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他們也許未必認同,卻不再堅持己見,讓我自由選擇想要的人生。以前我也有如同浩介般自以為是的心態(tài),覺得是自我堅持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后來才漸漸明白是那些愛我的人用體貼之心成全了我的人生,那些看不見的付出與支持,才是我得以隨心所欲做自己的關(guān)鍵。

當(dāng)我們眼里不再只有自我,潛意識的傲慢才會慢慢消失,那個更好的自己也將逐漸成形。浪矢爺爺深諳人心的秘訣就在于“認真對待”四個字。我非常喜歡《解憂雜貨店》書信往返的部分。無論是來信者俱細靡遺的敘述,浪矢老爺爺溫和真摯的筆觸,或是小偷三人組犀利直白的回復(fù),都能感受到彼此之間的“認真對待”。
穿越時空,回到三十年前,最令人懷念的是一切看似匱乏卻比現(xiàn)在更豐饒的人心。當(dāng)時網(wǎng)絡(luò)還不發(fā)達,無法實時傳遞訊息,也沒有現(xiàn)在如影隨形的手機,“寫信”是不在一處的人們最常見的溝通方式。而寫信與說話最大的不同在于寫下的一字一句都經(jīng)過思考,對方的來信也會因反復(fù)閱讀而產(chǎn)生不同的想法。記憶中難忘的人都有一段美好的通信時光,那種將對方當(dāng)作日記般傾訴的信任感現(xiàn)在想來真是彌足珍貴﹗雖然不能像現(xiàn)在立刻收到回信,卻也讓等待的時間因期盼而生暖意。
在這個科技進步的時代,通訊便利,一切講求效率,什么都很快,似乎不及時回應(yīng)就會有失禮數(shù)或落于人后之感。然而,沒有任何緩慢的空間,怎么都停不下來,也讓人心生焦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比以往更多,可有時說了半天,卻又像什么都沒說。看起來很近,實際上卻很遠。 我想,我真正喜歡的也許是“靜下心”的感覺。

印象最深的是浪矢爺爺對那封空白信的回復(fù),在人人都強調(diào)自我的時代,能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慎重對待別人的心聲,讓看起來一無所有的浪矢爺爺成為最富足的人。而旁人看來在社會底層的小偷三人組,本非奸惡之人,無法選擇的出身,命運殘酷的捉弄,讓即便想力爭上游也無能為力的他們走上歹路。然而他們并未因此對其他人充滿惡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下,他們成為年輕版的浪矢爺爺,人生第一次有了存在感,并因為一念之善奇妙扭轉(zhuǎn)了原本必然走向悲劇的人生。
有人說《解憂雜貨店》是東野圭吾版的心靈雞湯,但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就像只看到小偷是“小偷”一樣。小偷確實是小偷,但小偷絕不只是小偷。把表面看到的當(dāng)作是全部,是這世界慣有的粗暴思維,卻也是看到這本書的我們得以放下單一思考模式的機會。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但在對錯之間人的掙扎與改變似乎更值得一探究竟,這本小說隱而未言的重要部分或許就在此。

“心靈雞湯”未必是貶抑詞,一碗能讓人想一喝再喝,且喝完能脫胎換骨﹑豐富心靈的雞湯,有何不可呢﹖有時傷害,有時相助,人們總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這是對《解憂雜貨店》的貼切注解,也讓我想起以前看完《刺猬的優(yōu)雅》的感受。
我們渾身的刺因被他人誤解而益發(fā)尖銳,只想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卻也因為他人善意的相助,開始變得柔軟,愿意面向雖然陰暗卻偶有陽光的真實世界。我們是什么樣子?世界就是什么樣子?
《解憂雜貨店》解的是別人的憂,卻在無形中填補了我們內(nèi)心的破洞,并用最巧妙的方式告訴你:微小卻長存的善意,才是解憂的不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