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國際學生”入學門檻調整 專家:堵住身份漏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6-11? ?青野龍吟
據(jù)教育部網站10日消息,教育部近日修訂出臺《關于規(guī)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中國高等院校本??齐A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
教育部國際司負責人在談及《通知》修訂的背景時表示,近幾年,出現(xiàn)了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齐A段學習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該負責人說:“教育部高度重視此現(xiàn)象,為適應來華留學新形勢,解決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在前期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對《教育部關于規(guī)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進行修訂,進一步嚴格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齐A段學習的申請資格。”
?

《教育部關于規(guī)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于2009年出臺,對中國公民移民外國后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資格做出明確要求。
根據(jù)修訂后的《通知》,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申請者還須滿足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對移民并獲得外國國籍后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仍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
“從目前來看,修訂后的《通知》對國際學生身份的界定更加清楚了?!敝袊逃茖W研究院教育發(fā)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吳霓10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他表示,有些人過去借“身份界定的模糊”來打擦邊球,拿著外國護照,實際上人還在國內,只是在申請學校時,以國際學生的身份申請?!叭绻凑3绦騾⒓痈呖?,這類學生中的一些人是考不上清華、北大的,但他們以外籍學生或國際學生的身份就可以進入這些學校?!薄靶抻喓蟮摹锻ㄖ?,相當于把漏洞堵住了?!眳悄拚f。
吳霓認為,修訂后的《通知》讓那些想要到中國來學習的國際學生更具有目的性,“而不是等到申請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達不到條件?!彼a充道,這也能使廣大海外華人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要選擇回中國上學,應該具備什么條件。而對于高校來說,吳霓稱,在接受國際學生的操作上將變得更加有章可循。“修訂后的《通知》進一步減少了打政策擦邊球的空間,高校不僅可以減少一定的負面影響,還能招到真正想要回國學習的學子?!?/span>
?

北京商報:拒絕“假留學生” 教育部提高來華入學門檻
對于國際學生來華就讀高等院校的資格,教育部再次提高了準入門檻。6月10日,新修訂的《關于規(guī)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國際學生除符合報名資格外,還須滿足最近四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
如今,隨著留學生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國際高考移民”亂象屢現(xiàn),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的招生生態(tài)。而在疫情影響下,留學生回流的情況更加明顯,此次教育部出臺新規(guī),無疑是對此類亂象的進一步規(guī)范,也凸顯了高校招生公平的重要性。
?

近四年在外居住兩年以上
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國社會的熱點話題,而近幾年來,“國際高考移民”引發(fā)的不公平的討論也受到了廣泛關注。對此,教育部在修訂版的《通知》中,就對高等學校接受國際學生申請進入我國高等學校本??齐A段學習作出了多條補充規(guī)定。
比如,對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以國際學生身份進入高等學校本??齐A段學習的,除符合學校的其他報名資格外,申請者還須滿足最近四年之內(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外國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計算,以入境和出境簽章為準)。
與此同時,對移民并獲得外國國籍后申請作為國際學生進入我國高等學校本??齐A段學習的,除滿足報名條件外,也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四年(含)以上,且最近四年之內有在外國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和臺灣居民在移民并獲得外國國籍后申請作為國際學生入學的,應滿足上述要求。
此外,對于目前在國內高中就讀的部分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的外國籍學生,如不符合《通知》規(guī)定的在外國實際居住時間限制,持公安機關簽發(f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國僑民,符合高考報名條件的,可在有關省份申請參加高考。
教育部指出,高等學校應當嚴格依法審查國際學生申請入學的國籍身份和報考資格,對于國籍身份存疑的,應主動向當?shù)卦O區(qū)市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核查確認申請人的國籍身份情況。高等學校可在《通知》的基礎上,制定本校的規(guī)定,對國際學生申請入學的身份資格作出進一步要求。
?

堵住國際高考移民漏洞
這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對國際學生入讀高校作出規(guī)定。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出臺了《關于規(guī)范我高等學校接受外國留學生有關工作的通知》,并在2017年和2018年先后發(fā)布《學校招收和培養(yǎng)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試行)》等文件。
為何一再強調國際學生入學規(guī)范呢?教育部國際司負責人表示,近幾年,出現(xiàn)了部分學生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在中國境內接受基礎教育,以國際學生身份申請進入高等學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情況,受到社會關注。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通知》進一步明確了適用對象,遏制“本土留學”現(xiàn)象,是否能全面制止“國際高考移民”的亂象有待觀察。
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的確有不少家長抱有拿著國際身份好考大學的心態(tài)。
“國內很多中產家庭在海外置業(y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孩子的上學?!币言诜坡少e購買了房產的家長房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房價總價不高又可以拿身份,孩子有了身份可先在菲律賓讀書,當然我們優(yōu)先考慮國外大學,如果不行再以華僑生的身份回國考,二本線約300分,一本線約400分左右?!倍@一分數(shù),比國內部分省市的2019年分數(shù)線低了超100分。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目前中國留學生的選拔方式可以歸納為四種:留學生入學考試、“申請-審核”制、面試以及預科教育方式。每一個選拔方式都需對漢語水平考試(HSK) 成績、高中成績等材料進行審核。但部分高校仍然不設考試,僅憑漢語水平考試、高中成績、面試等方式進行選拔。
今年疫情期間,北京大學曾發(fā)布通知,決定取消2020年外籍留學生入學考試項目筆試環(huán)節(jié),對符合報考要求的留學生進行遠程面試。
“不論哪種選拔方式,重要的是對申請者水平的考察,如果招生門檻低、申請者水平也低,就會出現(xiàn)‘混文憑’的現(xiàn)象,國際高考移民的狀況也不會改變。”熊丙奇直言。除去身份,核心的問題是要解決國際學生的培養(yǎng)標準,高校要把國際學生的培養(yǎng)標準適度與國內學生看齊,嚴格淘汰,重視質量。
?

維系主體教育公平
提高國際化水平是我國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育部曾計劃到2020年,接收來華留學生的規(guī)模擴大到50萬人。
“在保量的基礎上也要有質?!毙鼙嫜a充道,高校要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體現(xiàn)出留學生教育的公平性和真正意義。事實上,就在上個月,教育部明確,不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guī)模。
如今,在疫情影響下,留學生出現(xiàn)回流的情況,未來參與高考的人員或更加多元化,而招生的公平也越發(fā)重要。
今年兩會期間,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就在提案《關于規(guī)范外國留學生招生政策 防范國際高考移民的建議》中指出,隨著留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外國留學生錄取標準的“超國民待遇”問題受爭議,國際高考移民現(xiàn)象破壞了高校留學生的招生生態(tài)。
在提案中,俞敏洪也建議稱,改進外國留學生招生培養(yǎng)機制,轉變留學生教育的發(fā)展思路,盡快降低對高校留學生數(shù)量指標的要求。高校要承擔對申請者嚴格審核的責任,并確立外國留學生學業(yè)水平基準,盡快完成我國留學生學業(yè)考試的體系設計、操作模式選擇、考試標準及內容界定。
留學行業(yè)資深從業(yè)人士、北京卓出教育創(chuàng)始人劉翟坦言,市場上甚至有專門運作國際生身份的公司。但中國對國際學生身份的認定已經越來越嚴格,各高校在國家政策基礎上有自己的針對性政策,大方向上都在收緊,也在通過留學生考試、面試和高考體系進行著認定。這是維系主體教育公平性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