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卡夫卡》——世界為何變成這樣
?
2018-08-09 青野龍吟

《海邊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樹的一部長篇小說,2003年出版。主要內(nèi)容講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長史。
《海邊的卡夫卡》文本,延續(xù)了村上春樹一貫的虛構(gòu)的故事設定,卻又深刻地投射出現(xiàn)實社會的影子?!逗_叺目ǚ蚩ā返墓适虑楣?jié)分兩條線索展開,講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殺人后,不但沒有得到懲戒,犯了故意殺人罪、亂倫罪、強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少年”,中田也寧靜地得到了解脫。2006年《海邊的卡夫卡》獲得世界奇幻獎(World Fantasy Awards)。

《海邊的卡夫卡》小說由奇數(shù)章和偶數(shù)章兩個故事交替展開,平行推進。奇數(shù)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歲生日前夜獨自離家出走開始,他獨自坐上了開往四國的巴士。出走的原因是為了尋找自己四歲時就拋棄自己的母親和姐姐,更是為了逃避“他將弒父娶母”的預言。
卡夫卡4歲時,母親帶著比自己年長的姐姐離家出走,不知何故卻拋棄了自己親生的兒子。卡夫卡從未見過母親的照片,甚至連名字也不知道。當他在甲村圖書館的一個房間里安頓下來時,仿佛是命運在冥冥之中引導,他產(chǎn)生了館長佐伯是否就是當時離家出走的母親的疑問。他每天都與少年時的佐伯的“幽靈”在夢中邂逅。終于在一天夜里,他和處于睡眠狀態(tài)的佐伯發(fā)生了肉體關系。館長佐伯女士是位50多歲氣質(zhì)高雅的美婦,有著波瀾曲折的神秘身世。最終,在佐伯的勸說下,少年卡夫卡決定返回現(xiàn)實世界,開始新的生活。

偶數(shù)章以一位名叫中田的人為中心展開。他在二戰(zhàn)期間讀小學時,經(jīng)歷過一次神秘的昏迷事件,不僅喪失了記憶,而且失去了全部的讀寫能力,在東京依靠救濟勉強生活著。憑借能與貓交談的能力,他操起了尋找走失的貓的副業(yè)。中田在神智失控的情況下,與一位自稱瓊尼·沃克的奇異人物不期而遇。在他面前,瓊尼·沃克用殘酷的手段對貓進行連續(xù)殺戮,中田不得已將他刺死。
中田醒來后決定離開東京西下,在旅途中與長途卡車司機星野相識并結(jié)伴來到高松市。在高松市,中田突然產(chǎn)生了“尋找入口之石”的念頭。星野在山德士上校的幫助下,找到了石頭并將其帶回旅館。在中田的命令下,星野用盡全力打開了這塊“入口之石”。接著,在再次尋找中田腦中“某個地方”的過程中,他們到達了甲村圖書館。中田對佐伯說“中田只有一半影子,和您同樣”,他們都是分身一般的存在。佐伯將記載著自己人生之路的三冊回憶錄交給中田后,靜靜地死去。同星野在河灘上將回憶錄燒掉后的中田,也在沉睡中停止了呼吸。死后的中田嘴里鉆出一個滑溜溜的白色生物,星野拼盡全力殺死了它,并將“入口之石”關閉,完成了中田臨終前的囑托。?

每個人的成長或多或少都會受他人的影響。“父親”是反面人物,他的冷漠、專制阻礙了少年的成長,卡夫卡的成長始于對父親之家的拋棄。幫助“卡夫卡”走向成熟的引路人有很多,“大島”、“中田”、“櫻花”、“佐伯”是“卡夫卡”成長的良師益友。幫助“卡夫卡”成長的主要是“大島”。從“大島”與闖入圖書館的女權主義者的辯論, 以及他對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的評說中看出,“大島”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卡夫卡”的精神導師角色。如果沒有“大島”,“卡夫卡”不可能游歷“異界”,接觸到神性的引路——“森林”。
“森林”對“卡夫卡”來說,是孕育著無數(shù)未知的一個世界。因此,進入“森林”必然是卡夫卡成長的一個重要步驟。而“卡夫卡”走進“森林”前的多番猶豫和踟躇,暗示了他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而又心懷忐忑。強烈的探索欲戰(zhàn)勝了畏懼,“卡夫卡”在“士兵”的引導下走進了密林深處,弒父之后的“卡夫卡”一步步地透過精神成長讓人的靈魂與尊嚴浮現(xiàn)、走向成熟。

“中田”是小說的另一位主人公,他也曾渴望成長,然而他的成長是不幸的。一方面,他成長的時期處于戰(zhàn)爭年代,社會環(huán)境是極端的;另一方面,他的成長沒有正面引路人的幫助。通過鄉(xiāng)村“女教師”的信得知,“中田”有著和“卡夫卡”類似的家庭環(huán)境:“與鄉(xiāng)下孩子所受日常性暴力不同,因素更為復雜且更為內(nèi)向的暴力,是孩子只能一個人藏在心里的那類暴力?!辈煌氖?,“中田”沒有離家出走,而是將希望寄托在了年輕的“女教師”身上,渴望在那兒尋找溫暖。然而,由于戰(zhàn)爭,“女教師”本身就已經(jīng)是“不健全者”了。她雖然意識到了“中田”與其他孩子的不同,但是她卻沒有給予他保護,反而成了掐斷“中田”成長之路的直施暴者。她那一巴掌使“中田”完全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再蘇醒。
“中田”的經(jīng)歷一方面與“卡夫卡”的成長構(gòu)成了對比,更重要的是,“中田”幫助“卡夫卡”完成了許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中田”殺了瓊尼·沃克實質(zhì)上是幫助“卡夫卡”完成“弒父”這一成長的重要儀式?!爸刑铩鄙崦蜷_了“入口石”,也是為了成全“卡夫卡”走進“森林”。

“卡夫卡”的精神成長實際上也完成了“中田”成長的夙愿。“中田”自身的成長被扼殺在少年時期,他不能與人交流,但自此可以和貓說話。在小說里,“貓”實質(zhì)上象征了自由的靈魂,如果說瓊尼·沃克殺貓是為了禁錮他人的靈魂,那么“中田”的尋“貓”、救“貓”則是為了救取自由靈魂。他殺死瓊尼·沃克對他自己而言就是對暴力的反抗,之后,他走向四國之旅就是他完成少年時未完成的成長之路,而在打開入口石那一剎那,他也走進了“森林”深處。
成長小說展示的是年輕主人公經(jīng)歷了某種切膚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變了原有的世界觀,或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或兩者兼有;這種改變使他擺脫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終把他引向了一個真實而復雜的成人世界。成長是一個從無知走向有知的過程。在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須思考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如何接受自己的性別身份,如何應對自己的生理變化,如何擺脫孤獨等等。

雖然“卡夫卡”所遭遇的切膚之痛不是生理的,卻在本質(zhì)上更具破壞力。“卡夫卡”沒有親手弒父卻身染血污;“卡夫卡”自幼被生母拋棄,卻注定要與精神上的“母親”佐伯結(jié)合;“卡夫卡”深受青春期強烈性欲的苦惱,而不得不依靠“姐姐櫻花”幫忙泄欲的經(jīng)歷使得“卡夫卡”反思自我,從無知走向有知。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描寫了背負命運詛咒的少年田村卡夫卡一段遠走異鄉(xiāng)的神奇經(jīng)歷,小說的場景在現(xiàn)實與虛幻之間反復切換。村上春樹以其獨創(chuàng)的邏輯語言,摧毀了夢與真實、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此世與彼世之間難以攀越的高墻,填平了橫亙于人世與異界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逗_叺目ǚ蚩ā沸≌f懸念設置奇特,情節(jié)的展開每每出人意料,凝縮緊湊,漫溢著誘使讀者手不釋卷地一氣讀完全篇的牽引力。夢在該小說中具有隱喻的意義,創(chuàng)立了一整套獨自的邏輯話語。人物塑造也特點鮮明,不無神秘并充滿現(xiàn)代性與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