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无码一卡二卡三卡四卡_日韩免费午夜视频_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措放_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_欧美色淫网站免费观看_一级毛片成人免费_丝袜美腿在线视频_美女黄网站性av_国产精品无码刺激性_极品少妇的粉嫩小泬看片

搜索

· 讀書

News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日期: 2020-11-21
瀏覽次數(sh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0-11-21? ?青野龍吟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習近平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yè),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脊殴ぷ魇钦故竞蜆?gòu)建中華民族歷史、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chǎn)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yǎng)。


習近平強調(diào),經(jīng)過幾代考古人接續(xù)奮斗,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nèi)涵,活化了歷史場景??脊虐l(fā)現(xiàn)展示了中華文明起源和發(fā)展的歷史脈絡(luò),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長期以來,中華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無、交流借鑒,向世界貢獻了深刻的思想體系、豐富的科技文化藝術(shù)成果、獨特的制度創(chuàng)造,深刻影響了世界文明進程。


習近平指出,要運用我國考古成果和歷史研究成果,通過交流研討等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和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讓世界了解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從而不斷加深對當今中國的認知和理解,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


考古中國系列將為大家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從21世紀中國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長江流域古代文明遺址、國寶檔案開始,從國家級博物館繼續(xù)。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xiàn)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AAAA”級旅游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cè)。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后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陜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陜西歷史博物館前身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成立的“陜西省歷史博物館”,1955年6月改稱陜西省博物館。1983年,根據(jù)周恩來總理生前指示,開始在現(xiàn)址籌建新館,1986年夏破土動工,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并定名現(xiàn)名。館區(qū)占地 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56萬平方米,文物庫區(qū)面積8千平方米,展廳面積1.1萬平方米。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shù)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獲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chuàng)作獎,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一流博物館。


2008年,陜西歷史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09年被確定為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2016年,陜西歷史博物館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筑學會評選入“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chǎn)”。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發(fā)展歷史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陜西“勸工陳列所”和1944年6月成立的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6月,陜西省政府利用西安碑林、西京圖書館所藏的歷史文物,西安民教館的工藝陳列品和前考古會收藏的各種文物,成立了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被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接收。


1950年5月,歸屬西北大區(qū)管理,改名為西北歷史文物陳列館。


1952年1月,又改稱為西北歷史博物館。


1953年3月,西北歷史博物館拆除了碑林與孔廟之間的隔墻,正式把孔廟擴充為館區(qū)。


1955年6月,由于西北大區(qū)撤銷,西北歷史博物館又歸屬陜西省政府管理,館名也改定為陜西省博物館。


1963年,陜西省博物館新建的西安石刻藝術(shù)室正式對外開放,從此,歷史陳列、雕刻藝術(shù)和碑林就成為陜西省博物館的三大常設(shè)陳列。隨著陜西文物考古事業(yè)的發(fā)展,到20世紀70年代,陜西省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已達數(shù)十萬件之多。


1973年,周恩來總理來陜西視察時,有感于陜西豐富的文物資源和已有博物館小而簡陋的狀況,提出應(yīng)在陜西建一座新博物館的指示。


1983年,陜西省歷史博物館籌建,屬國家“七五”計劃重點建設(shè)項目。鑒于陜西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國家和陜西省政府共同投資1.44億人民幣興建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舍的設(shè)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設(shè)計師張錦秋女士擔任。


1991年6月20日上午,陜西歷史博物館開館典禮儀式在展廳前大院隆重舉行,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的大型現(xiàn)代化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正式建成開館,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博物館事業(yè)邁入了新的發(fā)展里程?!蛾兾鞯胤绞坊娟惲小?、《唐墓壁畫真品展》、《昭陵文物精華展》同時對外展出。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建筑布局


陜西歷史博物館建筑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館舍由館名碑池、主館、庫區(qū)、東南角樓、西南角樓、臨時陳列廳、行政用房、業(yè)務(wù)用房等一組仿唐風格建筑群組成。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址在西安市小寨東路翠華路口,其優(yōu)點是用地方整,四周有路,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口,距市中心較近,交通方便;同時這里距大雁塔曲江風景旅游區(qū)僅1千米左右,在城市旅游路線上,與大小雁塔均有較好的通視線;特別因為這塊地上無搬遷任務(wù),近旁的干道有城市管網(wǎng)設(shè)施,便于工程上馬。但其不利之處是用地略感局促,發(fā)展余地不大,作為大型公共建筑缺少公共廣場或公用綠地。根據(jù)上述場地條件及現(xiàn)代化博物館的功能要求,陜歷博建筑物采取了相對集中緊湊型的布局。


博物館建筑整體充分體現(xiàn)了設(shè)計大師張錦秋“在技術(shù)上達到國際水平,建筑藝術(shù)上成為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的設(shè)計思想,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輝煌時代的風貌。布局設(shè)計上,借鑒了中國宮殿建筑“軸線對成,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特點”。整座建筑主次分明、散中有聚,突出古樸凝重的格調(diào),營造出古代帝宮與傳統(tǒng)園林相結(jié)合的氣氛,再現(xiàn)出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融為一體的風范,表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宮殿建筑“太極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間構(gòu)圖特色以及千百年來早已潛入中國人空間意識中的“超以像外,得于寰中”的東方宇宙哲理。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陳列展覽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開館以來,舉辦了各種形式的陳列展覽,從多角度、多側(cè)面向廣大觀眾揭示歷史文物的豐富文化內(nèi)涵,展現(xiàn)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館區(qū)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qū)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線總長2300米。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辟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


陜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陜西古代文明》,于2008年3月正式開放,以歷史進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陜西地區(qū)古代社會文明發(fā)展狀況。該陳列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的2000余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shù)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jīng)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fā)崛起精神的鋼建筑構(gòu)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陜西地區(qū)的古代歷史。由于中國古代社會周、秦、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陜西地區(qū)建都,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陜西地區(qū)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最高水平。


作為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主要分為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陳列三部分。基本陳列為陜西古代史陳列。它以時代為序,將陜西古代史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個部分,用約2000件文物形象、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陜西自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藍田人至鴉片戰(zhàn)爭一百多萬年的發(fā)展過程。


專題陳列是學術(shù)性、專業(yè)性較強并圍繞著某一主題而舉辦的不定期展覽。


臨時陳列是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的補充,具有周期短、內(nèi)容豐富、??闯P碌奶攸c,同時它又是一個文化交流場所、博物館面對社會的文化窗口。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第一展館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展館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如漢金餅、西漢“皇后之璽”玉印、西漢鎏金銀竹節(jié)銅熏爐、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西漢彩繪陶鐘、漢醬釉綠彩云紋陶奩、西漢彩繪騎兵俑、西漢上林銅鑒等,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漢代繁榮的經(jīng)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三展館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壁畫珍品館


唐墓壁畫是陜西歷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


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為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為一級品。唐墓壁畫以風格獨特的建筑、簡約傳神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器物、簡潔明快的山水等,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guī)范、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筑風格,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


唐代壁畫珍品館是陜西省政府確定的文物旅游方面的重點項目,位于陜西歷史博物館東展館地下一層,總投資7300多萬元(其中陜西省政府補助資金為1800萬元人民幣,意大利政府軟貸款400余萬歐元和贈款100萬歐元),建筑面積42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3400平方米,展線總長約800米。


上展包括章懷太子墓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懿德太子墓闕樓圖、儀仗圖,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在內(nèi)的壁畫珍品97幅;以及輔助文物18件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畫墓出土,有些則與畫面內(nèi)容有關(guān)。為了便于觀眾比較唐墓壁畫和唐代傳世繪畫,還專門選出唐代前后的傳世名畫復制品作為輔助展品。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大唐遺寶展


1970年10月,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唐長安城興化坊所在地,基建施工時窖藏出土了兩個陶甕和一個提梁罐,1000多件深埋地下上千年的金銀器、玉器、貴重藥物、中外錢幣、銅器展露“真容”。


唐代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而金銀器、玉器又是唐代工藝美術(shù)的代表,盛唐時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稱得上“皇冠上的明珠”,也有專家稱其為“何家村遺寶”、“大唐遺寶”,它與西方著名的考古發(fā)現(xiàn)“阿姆河遺寶”相對應(yīng),成為20世紀中國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


“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廳已展陳6年,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60萬游客。珍品展示區(qū)是展覽最重要的部分,展示何家村出土玉器、寶石等器物30余件組,包括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獸首瑪瑙杯;同時還展出了窖藏出土金、銀、銅幣466枚,時代上迄戰(zhàn)國,下至唐代。還有日本銀幣、波斯薩珊銀幣和東羅馬金幣,時代跨度千余年。


據(jù)陳列人員介紹,這些出土文物價值估算為3830萬錢,相當于150萬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繳納的租粟。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


館藏文物


陜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以數(shù)量多、種類全、品位高而享有盛譽。1996年,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對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進行評鑒、定級,共有762件(組)文物評定為一級文物。


青銅器


已登錄注冊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斝、西周牛尊、它盉、戰(zhàn)國鳥蓋瓠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


唐代壁畫


收藏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從陜西關(guān)中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nèi)容有四神、儀衛(wèi)、建筑、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 [34]? [44]?


歷代陶俑


已注冊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zhì)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藝術(shù)形象有文武官員、甲士侍衛(wèi)、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鎮(zhèn)墓獸和馬、駱駝等各種動物。


由于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陜西歷史博物館所藏古代陶俑種類多、數(shù)量大、等級高,而且產(chǎn)生演變的序列完整,在中國博物館極為少見,尤其是天真古拙的漢代陶俑和雍容大度的唐代陶俑最為著名。


歷代陶瓷


已注冊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


已注冊10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筑構(gòu)件。 [34]? [44]?


金銀玉器


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已注冊2000多件。其中如西周玉制禮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鳥、西漢皇后玉璽、金銀竹節(jié)銅熏爐和1970年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八棱樂伎金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赤金走龍等,均屬舉世罕見的精品。


歷代貨幣


已注冊1萬多件。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shù)之內(nèi))的尚有5萬多枚和近7千公斤。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zhàn)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此外,陜西歷史博物館還收藏有字畫、版本、經(jīng)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xiàn)代文物和民俗民族等文物。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國寶文物


1996年,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專家組對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進行評鑒、定級,共有762件(組)文物評定為一級文物,其中十八件(組)被評定為國寶級,居中國博物館前列。這批國寶文物涵蓋了古代壁畫、金銀器、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等各大類別,并以其珍貴而獨有的歷史、科學、藝術(shù)價值而斐聲海內(nèi)外。


鑲金獸首瑪瑙杯


唐代,國之重寶,海內(nèi)孤品,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陜西歷史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酒器,長15.5厘米,口徑5.9厘米。鑲金獸首瑪瑙杯選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紋理雕琢而成。杯體為角狀獸首形,獸雙角為杯柄。嘴部鑲金帽,眼、耳、鼻皆刻劃細微精確。從選材、設(shè)計到工藝,都可稱為唐代玉雕藝術(shù)的精品,是迄今發(fā)現(xiàn)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


旟鼎


西周,國寶級文物。鑄于周康王時期,造型敦厚雄偉,紋飾莊重神奇。通高77厘米,口徑56.5厘米。立耳,深腹,平沿方唇,三柱足。口沿下飾浮雕狀饕餮紋,地襯細雷紋。三足根部飾大饕餮面。雙耳外側(cè)各飾一條曲體上緣的夔龍。腹外壁及底部厚積煙跡,顯系長期使用所致。腹內(nèi)壁鑄有銘文28字。旟鼎承襲商代圓鼎風格,造型厚重莊嚴,紋飾十分精美,所刻銘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貴的歷史及藝術(shù)價值,加之鑄刻時代明確,被公認為周康王時的標準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時期的國寶。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皇后之璽

西漢,國寶級文物。高2厘米,邊長2.8厘米,重33克。和田羊脂白玉雕制,玉色純凈無瑕,晶瑩潤澤,玉質(zhì)堅硬致密,無任何受沁現(xiàn)象。璽體正方形,鈕為高浮雕匐伏之螭虎,形象兇猛,體態(tài)矯健,隆鼻方唇,雙耳后聳,尾藏于云紋之中,腹下鉆孔以便穿綬系帶。璽臺側(cè)面呈平齊長方形,琢出長方形陰線框,雕琢4個互相顛倒并勾連的卷云紋,每個云紋均以雙陰豎線與邊框相連。璽面陰刻篆書“皇后之璽”,結(jié)構(gòu)嚴謹大方。此印形制與印文與漢制相合,為漢皇后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物資料,彌足珍貴。


客使圖


唐代,國寶級文物。高185厘米,寬247厘米。繪于章懷太子墓道東壁。畫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唐朝鴻臚寺官員,均著初唐朝服,頭戴籠冠,身穿闊袖紅袍,白裙曳地,腰系綬帶,手持笏板,足登朝天履,呈三角狀站立。三人氣度沉穩(wěn),雍容自如,神情肅穆,面面相對,似乎正在商討事宜。后面三位,為首一人推斷應(yīng)是來自東羅馬的使節(jié)。中間一人推斷是來自朝鮮半島的新羅使節(jié)。最后一位應(yīng)來自中國東北靺鞨族。這三位使者均躬身,畢恭畢敬,謙卑的神情中流露出期盼、等待之意。


鴛鴦蓮瓣紋金碗(兩件)


唐代,國寶級文物。通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6.7厘米。錘擊成型,侈口,圓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滿飾珍珠地紋,腹部捶出雙層仰蓮瓣,上層蓮瓣中分別鏨鴛鴦、鸚鵡、鴻雁、鸛翎、鹿、狐、獐、兔、鴨等珍禽異獸;下層蓮瓣內(nèi)刻忍冬花草。碗內(nèi)底刻寶相花。圈足飾方勝紋一周,內(nèi)刻鼓翼云端的飛鳥一只及流云數(shù)朵,底沿以小聯(lián)珠綴成。碗內(nèi)壁有墨書重量“九兩三”。制作精妙絕倫,富麗堂皇,典型的唐代藝術(shù)風格,充分體現(xiàn)了唐代金銀器裝飾藝術(shù)的成熟,是罕見的藝術(shù)作品。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宋代,國寶級文物。高18.3厘米,腹徑14.3厘米。胎質(zhì)堅細,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澤瑩潤。壺身呈圓球形,虛設(shè)的壺蓋與壺渾然一體,伏鳳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壺蓋。蓋、壺銜接處堆塑哺乳母子獅,母獅張口為流。球形壺腹刻飾纏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窯瓷器出類拔萃的絕世珍品。


這件提梁倒灌壺是著名的耀州窯(窯址在今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qū)黃堡鎮(zhèn))產(chǎn)品。耀州窯是唐宋時中國北方名窯,時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壺造型古樸典雅,制作規(guī)整精細,紋紋繁褥華麗,尤其是構(gòu)思奇特,設(shè)計巧奪天工,被認為是國內(nèi)外存世耀州窯瓷器中最為精美的一件。


?

陜西歷史博物館 ?考古中國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qū)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cè))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周日全天開放,周一全天閉館整修(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冬季:11月15日-3月15日9:00—17:30(16:00停止發(fā)票)


夏季:3月16日-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發(fā)票)


門票:


免費,憑身份證換票參觀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業(yè)云服務(wù)